国庆假期,由于浩然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张,他信息课上设计的“东北行”计划自然不可能付诸实施,那就抽出一天时间来个近短途游学之旅吧。去什么地方既能体现国庆特色又能控制在一天之内而且还在我们的旅游年票之内呢?几经踌躇之后,我们选择了临沂孟良崮。
孟良崮,一个本来名不见经传又无风光可言的山,因为五十多年前的那场战役,从此进入国人视野。当年的孟良崮经历了怎样战火的洗礼,如今的山石可还留存战争的记忆?带着疑问,我们驱车约200公里去了孟良崮。我们先去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在那里了解了孟良崮战役前前后后的详细过程,包括双方军力部署、作战准备、战争现场模拟、人民支前盛况,当然也包括有国民党“铁军”之称的74师覆灭过程,有蒋介石的爱将、曾是国民党抗日名将的74师师长张灵甫的最后结局。
午饭过后,我们开始攀登孟良崮,去实地感受当年战争的艰难,回忆两军对峙的硝烟弥漫。攀爬过程中,我无心观景,仔细体验内心情绪:没有激动与兴奋,没有热血沸腾,有的反而是一种沉重与悲哀。是为那些牺牲在此地的解放军烈士吗?好像也不全是。是什么呢?我一时没有理清。
直到下山时,走到半山腰的张灵甫指挥所,看着这位曾经英气逼人的国民党将军照片,看着他戎马一生的简介,回忆74师和这位抗日名将当年在抗日战场上的辉煌战绩,回忆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毫不畏死、以身许国的精神,我明白我的悲哀所在了:这样的抗日名将如果如他所想牺牲在抗日战场上,将和张自忠、戴安澜一样名垂青史,可惜,他却死在国共战场上,实在可悲可叹!是谁造成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剧?如果双十协定能够坚持下来,如果不是蒋介石撕毁协议,又怎会有孟良崮上的名将凋落、国共战场上的血流成河、中华大地上又三年的哀鸿遍野?看着石壁上的累累弹痕,看着山路上的战车、壁垒遗迹,或许那就是孟良崮的无言诉说。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有的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的是历史对我们的警示:隔海相望的兄弟啊,今后该如何?或许张灵甫将军妻子在山前的题词是最好的写照:和平统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