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梦帆

春天永远在心里……

 
 
 

日志

 
 

少年期(139)走进《苏菲的世界》之一:学习在于激发兴趣  

2014-12-31 11:07:38|  分类: 与子同行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2014年10月12日

少年期(139)走进《苏菲的世界》之一:学习在于激发兴趣 - 梦帆 - 梦帆

  前段时间为浩然买了一本书《苏菲的世界》,因为浩然这个年龄需要一些哲学思想为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书买回后,我翻了几页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忍不住如饥似渴的阅读起来,有空就拿来看,在厨房做饭也会偷空看几页。不用刻意推荐,浩然看我读得津津有味,好奇心也被激发出来,拿过去没读几页,忍不住头都不抬的竖起大拇指:“这书写得真好,像侦探小说!”然后,我的阅读时间被剥夺了,除非他做作业或睡觉时,我才能尽情阅读。这是一本什么养的哲学书能让我们如此感兴趣?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著作的一本适合少年学生阅读的哲学著作。这本著作从西方哲学萌芽期写起,一直写到二十世纪西方哲学思想,是一本包拢万千的西方哲学史著作。说到哲学著作,我们头脑中的感觉一定是枯燥乏味、令人头晕目眩,对孩子来说更是避之唯恐不及。但《苏菲的世界》却是截然不同的一本哲学著作。

这本书其实是一部哲学+侦探的小说,有两条主要线索相互交叉:一条是马上15岁的少女苏菲与神秘的哲学家艾伯特之间的通信和往来,在这些交往中,艾伯特将哲学课变成设疑、解疑的破案过程,虚虚实实,似梦似真,对读者尤其是充满好奇心的少年读者来说,自然就充满吸引力了。另一条线索是同龄女孩席德与她父亲艾勃特之间的通信和往来。两条线索彼此交叉,最后读者才明白,原来《苏菲的世界》是艾勃特送给女儿席德的生日礼物,苏菲和哲学家艾伯特只是书中虚构的人物。

贾思德不愧是曾担任多年高中哲学课的教师,他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把握细致入微,尤其善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故事情节设计方面层层设疑,环环相扣,“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世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人死后还有生命吗?”等等,将深奥的哲学理论渗透进连环故事中,难怪会激起苏菲席德及浩然之类青春期孩子浓厚的兴趣,甚至要不眠不休的探求下去了。其实书中的哲学观有时读者未必读懂,但就在读的感觉有些艰涩难懂 、想要放弃时,与上一个故事情节相联系的事儿又出现了,于是,兴趣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其实何止是《苏菲的世界》,浩然目前正在阅读的《数理化通俗演义》也有这样的特点:将高深理论于通俗小说结合起来,激发初学者的兴趣。看着津津有味阅读的孩子,我不禁想,倘使我们的教学能尽可能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让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们会学的多么开心,老师们又会省去多少苦口婆心呢?

  评论这张
 
阅读(362)|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